小小的糧票,卻蘊藏著巨大的功能。過去的那個年代買生活用品離不開各類的票證,購買糧食要用糧票、購買布料要用布票等,人們買一些商品,不僅需要攢錢,而且還需要湊夠這些必需的票證。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出現了‘三年自然災害’,全國上下都為吃飯發愁,可見當時的糧票是非常珍貴的東西,可以這樣說,在糧食極度缺乏的日子里,最寶貴的是糧票,第二才是錢。”郗成鎖說。
“收藏糧票也可以說是收藏過去的歷史,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這么多年的收藏,不僅讓我知道了一些關于糧票的知識,還讓我了解了過去的歷史,了解了我國每個時期經濟的發展狀況,而且開拓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知識面。別看小小的糧票,它的學問可大了。糧票有14個版別,每個版別有7枚,分別是壹市兩、貳市兩、伍市兩、壹斤、叁斤、伍斤、拾斤。1990年以后,由于改革開放,糧票就退出歷史舞臺了。”對郗成鎖來說,糧票雖小,卻給他帶來了無限的好處,讓他受益匪淺。
方寸糧票 留存記憶
談到關于糧票的記憶,郗成鎖深有體會。他說:“我經歷過糧票時代,所以對于糧票我并不陌生,覺得非常親切。記得小時候我經常拿糧票買焙子,一個焙子貳市兩。那時候的糧票是按每戶的人頭數每個月發一次,如果用完了,就得拿東西和別人換。出于曾經用過糧票和一直對糧票的喜愛,1988年我開始收藏糧票,一有時間就去市場上淘。”
在收藏糧票的過程中,有一件事讓郗成鎖記憶猶新。“2003年,我家被盜了,除了我的糧票,別的東西啥都沒丟。最讓我匪夷所思的是,盜我糧票的竟然是個懂行的人,我的糧票是被挑著偷的,一些精品被偷走了,至今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人盜的。物以稀為貴,那些被盜的糧票現在算起來大概價值十多萬,盡管損失了這么多,但是那已經成為了過去,成為了記憶。”郗成鎖回憶道。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