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在徐悲鴻先生誕辰100周年之際,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徐悲鴻誕辰一百周年金銀紀念幣一套,以示紀念這位我國現代杰出的繪畫大師和美術教育家。全套紀念幣共5枚,2金3銀,圓形,精制,由上海造幣廠設計鑄造。
因為是一套人物百年誕辰題材紀念幣,其正面圖案設計采用了人物肖像、國號、年號等一系列元素組合而成。幣面分成上下二部分,下部四分之一處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和“1995”年號字樣。上部占整個幣面四分之三面積部分突出展現徐悲鴻先生的正面半身肖像,肖像兩邊為誕辰時間,在內緣上方“紀念徐悲鴻誕辰一百周年”中文字樣的交待下,其紀念主題一目了然。
徐悲鴻在繪畫創作上,反對形式主義,堅持寫實作風,特別是他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論,在繪畫史上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這一繪畫精要,在紀念幣背面圖案采擷中得到了很好地貫徹。以徐悲鴻不同時期的代表性繪畫作品為藍稿設計的《雄獅》、《貓》、《奔馬》、《老子與牛》4枚紀念幣圖案,在現代工藝的表現下,其狀貌、動作、神態無一枚不造形精確,取舍得宜,務扼其要,不尚瑣細,將徐悲鴻在強調素描要高度準確的同時,也強調提煉、取舍、概括,以注重體積、結構、質感和空間感的繪畫風格很好地體現了出來。使筆者在賞玩紀念幣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時,也對徐悲鴻的繪畫風格有了一次初步的了解。
徐悲鴻一生中,不僅熱愛繪畫藝術,而且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他堅守“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信念,將自己滿腔的愛國主義情操融入筆端,以筆為槍,以畫明志,給人民留下了幾千幅昂揚向上、摧人奮進的優秀作品。4枚紀念幣圖案主題極好地貫穿了徐悲鴻心中所堅信的“百載沉疴終自起,首之瞻處是光明”的理想追求。
8克金幣背面的雄獅圖,在徐悲鴻的筆下雄獅被賦予了極大的象征意義。這只寓意中國的雄獅圖,創作于抗戰時期,那不怒而威右甩的獅頭,張揚的毛發,圓睜的雙眼,無不表達出作者心中那份寧死不屈、藐視敵人的民族氣節。在獅畫上“危亡益丞.憤氣塞胸。”“國難孔丞.聊抒憂懷。”等的題字,將作者其憂國憂民之情懷溢于畫面。
1盎司銀幣背面的貓圖,同樣創作于抗戰時期。1941年,蔣介石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國立中央大學的進步師生對蔣介石的倒行逆施深惡痛絕,紛紛口誅筆伐。在中大藝術系任教的徐悲鴻懷著無比憤怒的心情,回到他在盤溪籌辦的中國美術學院后,滿懷悲憤畫了這幅《怒貓圖》。圖中這只小老虎似的雄貓立于巨石上,豎起兩耳,怒睜著一雙像電燈泡一樣閃閃發光的圓眼睛,貓須挺直如利錐,咬牙切齒,微張巨口,S形匍匐的肢體面向紙外作捕鼠狀。原圖沒有題詞,只寫上了寓意深刻的“壬午大寒”4個小字,并蓋上了悲鴻名章。不久愛國人士田漢看了此畫后,贊不絕口,當即用遒勁的書法在畫幅的右上角題詩一首:“已是隨身破布袍,那堪唧唧啃連宵,共嗟鼠輩驕橫甚,難怪悲鴻寫怒貓。”詩中對徐悲鴻愛憎分明的正義感給予了很高的褒揚。說起徐悲鴻,就不能不談到他所畫的奔馬。因為他所創作的水墨奔馬,無羈絆,尚桀驁,發胸中塊壘,掘民族精神,在寫實的形體中充滿著浪漫的遐想和激情,是一種精神的追求,更是對自由和激情的贊美和謳歌。另一枚1盎司銀幣背面的奔馬圖,用飽酣奔放的墨色勾勒頭、頸、胸、腿等大轉折部位,并以干筆掃出總毛尾,使濃淡干濕的變化渾然天成。馬腿的直線細勁有力,有如鋼刀,力透紙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線很有彈性,富于動感。那細長而矯健的馬腿,那快速奔騰的腳步,那迎風飛舞的鬃毛,有力敵萬鈞之勢,那剛勁的氣質,給人以豪放、力量、精神煥發和勇往直前的強烈感受,給人以鼓舞。
而5盎司金銀背面的老子與牛圖,乍看在4幅背圖中略顯得不太和諧,相比其它3幅作品沒有那種昂揚向上的激情之感。但細細品味,則其不然。這幅作于1943年暑期,時任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的徐悲鴻帶學生到青城山寫生,在天師洞道觀留下的以老子西出函谷關為題材的《紫氣東來》巨幅大畫(紙本),取材于《史記》記載,據說老子曾西出函谷關,被關令尹喜,強而著書,留下了中國思想史上的巨著五千言《道德經》。而后就騎著一頭大青牛,繼續西行,則沒了消息。其傳說的真偽筆者無力去考證,但是原畫的主題“紫氣東來”則含義深刻,即紫氣自東而來,比喻祥瑞降臨。正如一首歌中唱的:古老的東方有條龍,它的名字叫中國。從它的美好寓意中,我們體會到了徐悲鴻對祖國美好未來并日益強盛的堅定信念和美好愿望。4枚紀念幣中也正是有了這枚厚重的“紫氣東來”幣的點睛和銜接,從而將徐悲鴻先生為了藝術,為了人民,為了祖國美好未來而貢獻其一生的完美人格,體現在了共和國的紀念幣上。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