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名稱】1997 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第三組紀念幣5盎司金幣
【藏品分類】金銀幣
【藏品材質】金
【藏品成色】99.9%
【藏品質量】精制
【藏品規格】5盎司
【藏品重量】155.52克
【藏品形狀】圓形
【藏品直徑】60毫米
【發行數量】168枚
【發行面值】500元
【發行時間】1997年
【鑄造單位】上海造幣有限公司
【正面圖案】羅貫中頭像,并刊國名、年號。
【金幣背面】赤壁之戰
在中國現代金銀幣十大題材中,中國古典文學題材是必不可少的題材之一,以《三國演義》為首的四大名著更是以多種形式傳播于世界各個角落,而金銀演繹的“質”與“美”更是精美絕倫,令人嘆為觀止。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第二組的國別主題是魏,“三曹一司馬”,是這一組人物選題上的主要思路。相比《三國演義》第一組的人物選題,更傾向于軍功基業以及歷史影響力,《三國演義》第二組的人物選題更傾向于歷史文化。
曹操為魏王后,營建鄴都,筑銅雀臺,多次宴請群臣及文士議國事、觀歌舞、吟詩作賦,可謂盛矣。曹操“外定武功,內興文學”,這一時期以曹氏父子三雄(曹操和他的兒子曹丕、曹植)為領袖 ,以“建安七子”為代表的“鄴下文人”活躍于銅雀臺上,開創了我國文學史上的一個新時代。三曹是三國曹魏政權的創建者,也是建安文學的領袖。曹操古直悲涼,曹丕便娟婉約,曹植文采骨氣兼備,曹氏父子的創作推動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轉變,為五言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并確立了“建安風骨”這一詩歌美學典范。《三國演義》第二組金銀幣中以人物為主的共四枚,四中其三交給了“三曹”,尤其是曹植,在軍事上碌碌無為,一生醉心于文學,“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尤其是七步成詩的典故家喻戶曉,所以《三國演義》第二組的人物選題更傾向于表現魏在文化領域的建樹和作為。
四中還有一是“一司馬”,就是司馬懿。他足智多謀,善于用計謀破敵,在和諸葛亮的多年對陣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軍事才華,成為魏政權抵御蜀政權進攻的一道堅實的屏障,這也使司馬懿逐 漸成為魏政權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尤其魏明帝死后,司馬懿掌控大權,經數年經營,其孫司馬炎終于以晉代魏,終結了三國時代。選擇司馬懿,正是因為他是一個承前啟后,對于歷史發展進程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關鍵人物。 三曹一司馬,魏國人物于后世的影響,亦不可謂不深遠。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