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流行著很多錯版郵票,而導致錯版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印刷因素、也有設計因素,有人為的,也有非人為造成的,對于印刷造成的錯誤,例如漏印、重影、圖案移位、變色等情況,嚴格來說應該作為印刷質量不及格的交品并銷毀,但往往卻被流通到市場上。
提起錯版,有人就和值錢劃上等號,其實并不是所有錯票都值錢,統計過去幾十年出現過的所謂的錯票,最終飛升至身價百倍的只是鳳毛麟角,而判斷錯版郵票有沒有價值,關鍵在于存世量的多少,例如上世紀60年代發行的紀92中的《蔡倫錯票》為例,它之所以值錢是因為一大版里面只有1枚出錯,把“公元”印成了“公元前”,假設當年的這個錯誤是整版郵票都有,那么《蔡倫錯票》絕對成不了收藏圈里今天所熟知的珍郵。他們:“如果是設計上的錯誤,在大部分情況下,如果國家發行單位不召回有錯誤的郵票,那么錯票流轉在市場上的量就有可能很大,供大于求,價格就很難上漲。”
特別提醒,“收藏錯版郵票還要注意辨別真偽,常見的造假手段有:商家把被陽光曬褪色的郵票冒充是顏色變異的錯版郵票”,例如,1980年T46猴票,目前市場價已達1.2萬,本身為鮮紅的底色,保存不當的話容易褪色,上世紀90年代市場上忽然冒出的白猴,很多商家說是錯版,實際上就是褪了色的猴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