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作為世界上最早收藏、研究錢幣的國家之一,目前,古錢,金銀幣、紙幣、機制幣、人民幣和花錢等都成為了我國錢幣市場上重要藏品,也成為了當時收藏中的熱門領域,然而,錢幣知識繁雜多樣,讓人無法一一參透,特別是對于新手來說,所以,新入門的近代銀幣收藏愛好者應該首先注意以下幾方面:
1.從普品入手
先收集曾大量流通的清代、民國銀幣、籍此了解不同銀幣的成色、色澤、重量、升值、文字特征、圖案特征、邊道齒數等,有助于學習區分版別,更為真偽打下基礎,還可以收集銀幣拓片和照片。
2.收藏前先了解近代銀幣發展概況,同時了解清代、民國中央和地方造幣廠的廠史,清代銀幣由沿海沿江省份開鑄,呈現先地方后中央、先分散集中的特征,民國初,軍閥割據,各地與中央同時鑄造、發行銀幣、甚至1993年廢"兩"改"元",鑄造權才統一到中央造幣廠,1935年開始實行法幣政策,銀幣(銀元)最終退出流通市場。
3.萬不可圖便宜,要到正規錢幣市場、商店和拍賣公司購買,與此同時還要學會識別銀幣版別,不同時期的中央造幣廠和不同地方的造幣廠在設備、技術和工藝上都存在著差異,再加上還有私版摻雜在內,這就使得即便是同一樣式的銀幣也會有幾種版本,稱為版別,版別有大小之分,大版別主要是樣式種類不同,圖案、幣文存在明顯差異。小版別是指銀幣樣式種類相同,但因為鑄造設備、碾機設計等方面的不同,再加上模具也會有自然磨損,所以,同一種銀幣也會有細微差別。
然而,只掌握這些遠遠不夠,對于任何一個收藏門類來講,真偽是繞不過去的問題,近代銀幣偽品分為臆造品、仿制品、后鑄品、戲作品等幾種,另有改刻、鑲拼、加蓋幣等作偽手段,其中對于臆造品,只要多看前人著作,熟知歷史就能鑒別,但要鑒別仿制品目前只有看版別一法,鋼模易磨損,第一枚和最后一枚銀元會存在漸變式的差異,版別鑒定法就是把所有真品的版別按秩序排列出,再將仿品一對比,如果排不進任何版別中,就是仿品。
然后,仿制品就是仿照真幣樣式的偽品,依照的大都是稀見幣,仿造品不僅成色、分量、圖案都與真品相同,有時甚至比真品制作得還精美,上世紀40年代,上海有家麒麟錢幣社,經常制造偽品出售,其中一枚”福建官局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元,制作特別精美,藏界長期莫辨真偽。
還有,后鑄品指在真品鑄行后,利用真幣的幣模再鑄造一些,后鑄品可視為真品原模的復制品,如京局一元、五角、五分都是后鑄幣,戲作品則是有人故意用不同銀幣的下面和背面的幣模,故意錯誤搭配鑄造,所以也稱為錯版,鑒定這類偽品主要依靠造幣廠史料和當事人的回憶,另外可看它的工藝特點,特別是齒邊和成色。
最后,改刻主要是利用真幣,增刪圖案文字,使它成為稀見幣,比如在常見的湖北光緒一元背面鑲嵌本省二字,便成為少見的湖北光緒本省一元,鑲拼則是用兩枚常見的銀幣,各自磨去正面或背面,然后焊接、黏結,成為少見的錯版,加蓋幣是在普通銀幣上加蓋戳記等,最典型的就是在民國三看、九年的壹圓上加蓋蘇維埃戳記。
知其內容,熟知其偽造原理,一方面會讓你迅速進入收藏的角色,另一方面會讓知其假而避之,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收藏中如魚得水。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