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人民幣面額過大,印制質量有待提高,然而,為了進一步完善流貨幣制度,中國人民銀行組織并發行了第二套人民幣,此套人民幣的上市主要是消除戰爭給國民經濟帶來的影響,使新一輪的工農業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這對商品經濟日益活躍,市場物價逐步穩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
目前第二套人民幣已退出流通市場,并在收藏市場中迅速升值,錢幣收藏者為之瘋狂,其中紙分幣特別受歡迎,不過對其價值卻是一知半解,下面點購收藏網就為大家詳細介紹此紙分幣。
紙分幣只有第二套人民幣中存在,其中分幣又包括紙分幣和硬分幣兩類,目前停止流通的面額健身有5分紙幣、2分紙幣和1分紙幣三種,收藏市場中第二套人民幣紙分幣有1953年印刷和1982年印刷兩種,按目前人民幣市場收藏行情,第二套人民幣全套市場價在8萬多元,二分幣因為出現兩個印刷版本,市場上也因此出現了兩個價錢,以老年份為標準,1982年印刷的紙分幣收藏價明顯比1953年印刷的低。
82年和53年兩個印刷版最大區別是印冠字不印號碼,1953年印刷的紙分幣有冠號也有號碼,1982年印刷的53年版紙分幣只印有冠號而沒有號碼,1953年印刷的紙分幣市場價大約在100多元一套(包括1分、2分和5分),而1980年印刷的紙分幣目前市場價格大約一套2角多元。
第二套人民幣雖然于1964年5月15日完全退出流通,但它的意義非同凡響,不僅結束了有外國給新中國印刷紙幣的歷史,在發行的八年期間國內工農業得以迅速恢復和發展,有效的預防敵對實力輸送假鈔問題,另一方面期間見證和經歷了三年大饑荒,浮夸風等左貨傾錯誤的重大歷史,總得來說二版幣承載了國家和人民的酸甜苦辣,是收藏歷史上最好的一本社會科學教科書。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