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又稱詞余、樂府,盛行于元代,包括雜劇和散曲兩類文體。雜劇融合多種表演藝術形式,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主線明確,人物鮮明;散曲則產生于民歌俚謠,語言自由活潑,表現力豐富,雅俗共賞。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雜劇創作的最高成就,他們被稱為“元曲四大家”。元曲在思想內容和表現手法上獨具特色,與唐詩、宋詞、明清小說等鼎足并舉,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瑰寶。
《元曲》特種郵票畫面設計使用古版畫,還原元曲的本質,延續了《唐詩三百首》、《宋詞》郵票的發行形式,以縮微文字工藝將元曲三百首全文印制在郵票周邊,借助專用點讀筆點觸郵票,或者是掃描二維碼可以欣賞到元曲的音頻。
此套元曲郵票由工筆家蕭玉田創作,采用傳統的繪畫手法,使用礦物顏料,展現出工筆重彩細密工整、敷色艷麗的特點,郵票表現內容生動形象,氣氛濃烈,配合正、行、草、隸、篆及金文書法字體。采用膠雕套印工藝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