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錢幣不是批量鑄造,其數量稀少,非常具有收藏鑒賞價值,不過因為民俗錢幣歷代有續鑄、翻鑄及仿鑄等現象,并且到現在不絕,所以,對民俗錢的鑒賞要仔細結合錢幣本身特征進行綜合分析,收藏時要把握三項原則:
1. 賞其“圖”。即以錢幣上的圖案內容和風格特點,來判斷其真偽和藝術價值。民俗錢圖案蘊涵的內容極為豐富,堪稱中華民族民俗風情的歷史長卷,可以說多姿多彩,如詩如畫,每個圖案都表現一個優美的故事。漢代民俗錢圖案較為簡單,多為星斗、六博棋局、四靈、祥云等紋飾,表現了這一時期人們對自然的崇拜;隋唐宋元時期出現了佛像、八卦、符咒的紋飾,說明這一時期隨著佛教、道教的發展,其宗旨逐漸深入人們的生活當中;至明清時不但錢形各異,而且由于不同紋飾、文字的搭配,使圖案內容也豐富起來,如鹿、鶴、青松圖案,寓意“福祿”。此外,漢代采用范鑄錢,而唐代以后則采用母錢翻砂工藝,因此從這一方面入手,也有助于對民俗錢幣真假的鑒別。根據以上方法再參照有明確年代的出土文物及民俗文物,通過比較,我們就可大致對手中所藏民俗錢幣的年代和真偽有一個明確的判斷;
2.看其“文”,即以錢幣上面的文字判斷該錢的真偽。民俗錢上面的文字多種多樣,五花八門。以吉語錢來說,漢代經常出現“常樂未央”、“長宜子孫”等吉語,字體有些像漢瓦當或五銖錢的篆體;清代的多為“萬年天子”、“天下太平”、“人恭則壽”等,多為楷體?傮w來講,民俗錢幣的文字書法變化多樣,秦漢古樸隨意,唐代典雅豪放,宋代灑脫大度,明清拙板秀逸。
3.觀其“形”,即以錢幣的形制判斷該錢的年代和真偽。民俗錢幣除了少數有年號的容易斷代以外,一般沒有顯著的紀年信息,因此只能從錢幣的形制特征進行辨別。就形制而言,其經歷了由單一向多元的發展進程。明代以前的民俗錢幣錢形主要以方孔圓錢為主,以后錢形趨向多樣化,出現了花形、星形、鐘形、梅花形等多種形制。民俗錢幣的形制在中國貨幣文化領域獨樹一幟,與同時代行用錢的風格迥異。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