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資片在近三個月來量價齊升郵票收藏投資者都開始爭相投資郵資片,特別是那些發行量較少的,其中半新不舊的品種也迎來了春天,從而許多投資者開始爭相出動研究郵資片,然而,目前郵資片市場還談不上是真正的牛市,它還需要比較漫長和復雜的磨合過程,郵票收藏者不能盲目樂觀。
曾經我國郵票市場出現過兩次超級行情,一次是在1991年到1992年之間,第二次是1996年到1997年之間,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種不勝枚舉,編年小型張漲幅10倍以上,郵資版飆升幅度達四五十倍,甚至上百倍,可想而知當時市場氣氛熱烈程度,然而,當人們沉浸在這種牛市行情時,因為郵票市場政策的轉變和亞洲金融危機,香港股市暴跌的影響,郵票市場遭到了重挫,很多資金也就此撤出,一些熱門品種開始急劇降價,其中 “香港回歸”金箔小型張的價格就一落千丈。到2008年的時候,全球再一次爆發了金融危機,由于國家有4億元的政策支撐,郵市在2009年至2011年之間出現中級行情。當時的行情基本上是人為所致,中高端的小型張行情是有很多虛假性的。當時很少有人能意識到這一點,導致很多人都被套牢。經濟環境上的不確定因素太多,投資者的思路也要隨著改變一下,不然會被市場淘汰的。
對于投資的理解,不同的人理解也不同,大部分人認為如果郵資片的價格從2000漲到4500是行情,到6000也是行情,但是如果飆升到10000元那就是牛市了。但是這種思維是不對的。因為,即使所有的原包郵資片的價格都高于3000元,那么郵票市場也不會有普惠式的賺錢效應。就從1996年至1997年那波行情來說,黑馬遍地都是,也沒有幾個人能真正撿到黃金。
然而,在新環境下不要拘泥于牛市這種思維,牛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在新形式到來前找到自己的落腳點,這點如果做不好的話就算再大的牛市也可能一敗涂地,幾個品種的漲跌根本不可能用來衡量是否已是年市,郵票收藏投資者眼光要敏銳,能判斷特點品種和核心品種,抓住了這些品種后再去實戰定會收獲牛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