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3月第二套人民幣開始發行,第二套人民幣的發行是因為國家在解放后的建設過程非常需要一套統一的貨幣,第二套人民幣的誕生很好的解決了解放前通化膨脹問題。
第二套人民幣中的部分紙幣是蘇聯印刷的,其中有伍元、叁元和大黑拾,后期由于我國和蘇聯關系惡化,第二套人民幣于1964年5月15日退出流通流域,外國幫助中國印刷人民幣的歷史到此結束。
第二套人民幣發行時間僅8年,期間國家經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新中國的經濟安全得到了保障,也很好的打擊了敵對方投放輸送假鈔的問題,發行期間還遭遇了三年大饑荒、浮夸風等歷史左傾問題。
第二套人民幣見證了我國一個非常特殊時期,見證了我國人民在那個時期的酸甜苦辣,情緒掙扎,人民幣收藏者因為它特別的歷史意義也對第二套人民幣格外偏愛,第二套人民幣中的中國版和蘇聯片都很受錢幣收藏者歡迎,第二套人民幣大全套15張價格最高,最受關注。
蘇三幣指的是由蘇聯代印的五元、叁元、拾元紙幣,這三種紙幣是第二套人民幣中收藏價值最高的三個幣種,目前市場上已很難見到全品實物,收藏難度也大。
“蘇三幣”的票面上的漢字和“中國人民銀行”字樣是原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員馬文蔚所書。在初稿中,紫黃色伍圓券的主圖原來的設計是一組少數民族抬著毛澤東的肖像畫,但是后來毛澤東表達了異議,為了制止歌功頌德的現象,人民幣上不得印有毛澤東的畫像。后來,主圖就改為民族大團結。而黑色拾元券最初的初稿設計是工農形象,而毛澤東認為畫面上的老人太過蒼老,顯得不夠健康,所以最后黑色拾元成為人民幣中的另類設計,它的主圖設計位于票面的右上方。蘇三幣的總價值為18元,在當時算是不小的數目了。那個時候,百姓也是沒有閑錢搞收藏,所以大多數的蘇三幣都被銷毀了,或者被收兌了。在60多年后的今天,蘇三幣的存世量顯然少之又少,這也是它價格不斷升高的原因。
第二套人民幣小全套在長期收益和投資安全性上是非常具有投資收藏價值的,不必年度性藏品差。一些時令性的人民幣收藏品以及時髦的藏品,雖然收藏價值還可以,但是無法比擬老版人民幣。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