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2 月15日我國發行了新中國第一套生肖郵票——庚申年,也就是人后常說“猴票”。 該票發行至今,其價格不斷被刷新,屢創新高,今年以來,整版票價格更是創出拍賣價上百萬元的奇跡。
區區一版80枚的郵票為什么這么吸引眼球?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印量太少,據權威者發布的數據稱,猴票的印量僅為443萬零1600枚;2,該票是由我國著名郵票設計家邵柏林設計,著名畫家黃永玉創作,姜偉杰雕刻的,出自大師之手,無論是設計造型還是雕刻的細膩都堪稱精品;3,當時的大眾通信主要靠信件,所以消耗量極大;4,每一個中國人都有自己的生肖屬性,生肖題材郵票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5,印版是否銷毀尚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不可能再次印刷了。以上幾點就足以奠定這枚郵票在群眾中和中國郵票史上的地位了。
我是從1981年參加工作后開始集郵的,當時的月工資是21元。雖然當時的錢很值錢,但是每個月的工資仍不敢“輕舉妄動”,連集郵雜志都不敢訂,為了獲得下月每個月都到到郵局看集郵雜志上的《新郵預報》,了解下月新郵發行情況。當時發行的很多新郵因為有高面值(60分以上)而不買的。
說到我集郵,就不能不說猴票。現在,我手里一共有4枚猴票,每一枚都有一個故事。
我的第一枚猴票是在1983年冬天買的,我記得那個冬天特別寒冷,春節剛過,我和我的一個朋友去王府井郵票總公司(八面槽),那時郵票公司已經沒有了,每天有很多人在馬路邊上出售自己的郵票,很容易就可以找到猴票。當時猴票的價格是2元一枚。當時的2元錢相對于今天也是一個天文的數字了,因為已經下了決心要買猴票了,所以還是要花掉這筆大錢了,這2元錢就是我當時的“副食補貼”。買猴的時候我朋友說的話至今我還記得:“我交錢,你檢查質量(品相)”,我還得的賣我猴票的那個人在收錢的時候他的手有些輕微的顫抖,他一定在想,今天我可發了。就這樣,我擁有了我的第一只 “猴”。
大概在1991年或是在1992年的時候,不知道什么原因單位給每人發了200元錢,這時候我已經結婚了,和老婆商量后決定用這500元錢些買郵票,當時我已經意識到猴票的對于集郵人的重要意義了,幾乎沒有什么考慮就買了一枚猴票。這樣,我便有了第二只“猴”。我要是沒記錯的話,當時花了70多元。
1998年春天,我在月壇公園具福殿認識了北京四達郵幣社的總經理王國強,有一次和他聊起了猴票,他對我說,猴票什么時候買都不過時,猴票在中國郵票史上會占有地位的,將來這只猴子會鬧事的。我認為王總說的是有道理的,而且我也很佩服他的高瞻遠矚(這一點在以后的合作中得到了印證。我一狠心,轉身就在月壇郵市花1500元買了一枚猴票,這樣我擁有了第三只“猴”。
今年元旦剛過,我前往紫竹院四達總部看望王總時,和王總聊起了“74--82”大全套,王總說,74—82在新中國郵票設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很多精品都是在這個時期發行的,很多精品都出自大師級設計家,畫家,雕刻家之手,能用有一套品相完好的“74--82”是很多集郵人的夢想。但是,從第一套發行至今已經近40年了,加上長期的消耗、沉淀等原因,所以要想擁有一套精品“74--82”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說不定將來的某一天你要想買一套“74--82”就只有去拍賣會了。
所以,我當即決定在四達買一部“74—82大全套”,這套大全套花了43000元。我高興的是,我在擁有了這套精品郵票的同時,我還擁有了我的第四只“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