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從2009年10月1日正式改制至今,改制建設正在逐步深化和完善,郵政由原來向國家伸手要補助的郵政部行政單位向自負盈虧,自主經營的企業制轉變。而集郵專賣店就是其市場化運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必將對現有的郵市經營格局產生巨大的沖擊。
結合近來郵票市場的火熱成交,筆者在此就縮量品種在郵政專賣店下的市場機遇,與廣大郵票愛好者一起分析探討。
先談郵政專賣店的職能和規模。
首先在職能上,郵政專賣店以后將經營所有郵政建國以來歷年發行的正規品種,并以柜臺交易的方式向廣大郵票愛好者提供優質便捷的交易服務。其次,在規模上,郵政將開3000家覆蓋全國各個省市包括縣級城鎮在內的郵政專賣網點。屆時,全國的集郵愛好者將非常方便的在這些專賣店進行郵品交易和交割,從而使原先大郵市集中在北京上海交割的格局徹底改變,使得郵市交易真正能通過專賣店遍布全國,并且因為是專賣店經營,有郵政的信譽和資金實力做支撐,不存在任何交易誠信問題。這不由讓人聯想起90年代初的股市柜臺交易,兩者是如此相像。而經歷過當年股市初期柜臺交易火爆的朋友對當年的火熱場面想必還記憶猶新。而郵票市場的絕大多數郵票品種無論從發行量到發行單價都和股票無法相比,相對股市是個量小價低的迷你市場,一旦有適合資金進出的全國性柜臺交易平臺出現,整個市場的價格中樞自然會被迅速抬高,而且相對證券市場的復雜的規范條列,收藏品性質的郵票并沒有漲跌停板的限制,也無任何關聯交易的查處,對于大資金運作來說,只要有能夠方便變現和成交的平臺,郵票品種實在是很好的選擇。現在想想當年的股市老八股,原始股是那么的珍貴,而當年很多人連股票認購證都不愿意買,很多人觀望在股市之外,這就和當年的猴票一樣,出來時候根本沒有人要,現在呢?而現在郵票市場上到處都是沒有上柜臺的郵票原始股,那現在又有多少人意識到它們的珍貴呢?
那么縮量品種在郵政專賣店的經營下又會怎么樣呢?我們只要做個簡單的假設,比如某個縮量品種,發行量70萬,市場流通量20萬左右,全國3000家專賣店,每家只要賣70張,就可以把流通盤全部售空。70張是個什么概念呢?就算每家店每星期只賣一張,一年52個星期,一年之后這個品種在全國將所剩無幾了。兩年之內將全部銷完。而且隨著銷售的深入,東西會越來越少,價格也會越賣越高,某些題材好,題材很大的,制作精美的縮量龍頭品種很可能就成為郵市珍品(比如紀念郵資片中JP165中國館,紀念郵資封中的JF89國民黨封等),最后一票難求。完全市場化運作之后,很多郵票的市場價值將被大資金迅速發掘,令目前的價值洼地被迅速填平,而在今后的市場中將再也看不到現在的價格了。許多縮量品種都會成為明星品種。
現在再回過頭來看看縮量03小版票的火爆行情,就能理解這并非空穴來風,而前些天又有國家郵政總局封存郵資封片的消息,而郵資封片歷來都是市場行情下投資回報倍率最高的品種,其中的一些縮量精品品種會不會也像03縮量小版票那樣一飛沖天呢?
滄海橫流,大浪淘沙,在郵政改制所帶來的巨大時代機遇面前,廣大集郵愛好者如果能放眼未來,立足長遠,相信一定會有自己準確的研判,并最終獲得豐厚的回報,而縮量品種在專賣店模式下也會有更健康的市場發展。